高頻率低振幅振動治療

肌肉減少症與骨質疏鬆症是困擾長者的兩類常見疾病。人類的肌肉由多種肌纖維構成。以力量爆發為主的Ⅱ型肌纖維為例,隨著年齡的增長,當中的肌原纖維數目將會顯著減少。相應地,肌肉力量會減弱,平行力也會逐漸變差,從而導致長者跌倒及脆性骨折的風險增加。根據以往的研究結果,我們發現Ⅱ型肌纖維與骨質密度呈正相關,那就意味著日常的肌肉鍛煉有助維持骨質密度。而骨質密度的降低及骨微結構的退變,會導致骨質疏鬆。因此,骨質疏鬆與肌肉鬆弛息息相關。由此可見,若一種治療能同時提升肌肉功能及強化骨骼,將更有效預防因跌倒而引致骨折的發生。


設置在社區中心的振動治療平台

01

高頻低幅振動

低幅高頻振動是一種全身性機械刺激的生物物理干涉現象。據此原理而研發的高頻率低振幅互動負重運動儀,可提供頻率達35Hz而振幅只有0.3g的振動信號。根據臨床及人體測試結果顯示,經過6個月的振動治療,肌力、平行力及血液迴圈得到顯著改善,從而減低跌倒及骨折的風險。而骨質形成需要一段時間,振動治療結束的一年後再進行測量,我們發現骨質密度也有明顯增加。由於振幅溫和,對於長者及一些不適宜做負重運動的人士而言,為加強肌肉鍛煉,高頻低幅振動無疑是一種安全舒適的治療技術。

02

治療時間

使用者需站立於高頻低幅互動負重運動儀上。我們建議使用者應堅持每週三天,每天20分鐘,為期1年的振動療程。

03

注意事項

高頻低幅振動是一種引起肌肉收縮的運動訓練,因此會令使用者產生疲憊。完成一次振動治療後,應稍作休息。如果有不適症狀,請停止使用並向醫生查詢。

04

不適用之人士

孕婦、惡性腫瘤患者或已安裝心臟起搏器之人士。

05

振動治療的研究項目–高頻低幅振動減少跌倒及骨折的風險

自2009年起,我們與24間長者社區中心合作開展多方面的科學研究,致力透過振動治療改善骨質密度、肌力及平行力,從而減少跌倒及骨折的風險。我們招募了一批60歲以上的女性長者進行對照試驗,並將她們隨機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。在為期18個月的試驗裡,實驗組的長者須接受每週5天的振動治療,每天振動20分鐘。而對照組則維持慣常的生活方式,不需接受振動治療。實驗當中進行了跌倒及骨折幾率計算、平行力及股肌 力量測試,以及骨質密度測量。